在強調民間公益與政府公益的融合與協同,旨在實現社會共同利益和公共福祉的提升的大公益背景下,北京市教育委員會民辦教育處一級調研員侯照陽,北京市教委教育信息化處張軍,北京市數字教育中心房瑋婧走進北京金融科技學院,與學校理事長李俊生、執行理事呂憲棟、校長助理李娟進行政校座談,共同探索并推動信用、綠色、科技公益的創新發展,共同為公益事業的未來獻計獻策。

與此同時,以“6.14”信用關愛日為契機,北京市教育委員會、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舉辦“信用宣講進校園”宣講活動。信用宣講團首都大學生代表們走進北金科校園,帶來了一場關于誠信的視聽盛宴。校領導、各學院、部處相關領導、老師和學生代表們一同出席聆聽。
宣講會前,學校理事長李俊生、執行理事呂憲棟、校長助理李娟與北京市教育委員會民辦教育處一級調研員侯照陽,北京市教委教育信息化處張軍進行友好座談,會上,大家一致認為,從大公益的角度信用公益也是未來社會重視關注的重要方向。

侯照陽表示,在推動信用公益發展方面,高校師生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。高校可以開設與信用和公益相關的課程,如“信用與社會責任”、“公益管理與實踐”等,鼓勵師生開展與信用公益相關的研究項目,探索有效的信用公益模式、機制以及政策建議,與地方政府、社區等合作,共同開展信用公益活動,推動信用公益在地方社會的普及和發展。
張軍提出了科技公益和綠色公益的理念。隨著智能AI技術的發展,詐騙手段不斷翻新,如利用AI換臉技術、變聲技術等實施詐騙,使得詐騙行為更加隱蔽和復雜。他舉例,老年人由于科技脫節,對新型詐騙手段缺乏認識和防范能力,成為詐騙分子的主要目標。此外,受教育程度較低的群體也更容易成為網絡詐騙的受害者,高校師生就需要了解相關專業知識去傳遞和引導,幫助潛在的群體避免上當受騙,專業app的安裝和使用等,都是在實踐中踐行志愿服務的具體體現。
隨著全球對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,綠色公益逐漸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。高校也應積極行動,通過各種方式參與綠色公益活動,推動綠色理念在校園內外的傳播和實踐。北金科師生在沐心國際公益學院的引領下,開展的垃圾分類、光盤行動、禁煙等綠色活動以及畢業生綠色環保離校等實踐,即是綠色公益理念的體現。張軍建議,未來學校可以開設環保課程,通過課堂教學和實踐活動,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;建立綠色社團,組織師生參與社會上各種綠色公益活動,通過宣傳和教育,引導學生樹立綠色消費觀,共同為構建美麗中國貢獻更多力量。
與會領導表示,北金科愿意在市教委相關部門指導下、牽頭聯合城市副中心各高校,共謀加強大學生公益、誠信教育。
宣講會由北京金融科技學院校長助理李娟主持。她介紹了此次“信用宣講進校園”活動的背景和重要意義,并指出誠信不僅是個人品質的表現,更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。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,應以誠信為本,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,并呼吁廣大學子要將誠信內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成為誠實守信的踐行者。
清華大學誠信宣講員 陶一凡
北金科誠信宣講員 尚鑫悅
北京化工大學的誠信宣講員郭許諾
中國消防救援學院的誠信宣講員駱雨馨
北京金融科技學院的誠信宣講員劉沛宇
五位來自不同高校的誠信宣講員結合自身的經歷和感悟,從不同角度闡述了誠信的重要性。他們通過生動的案例和真摯的情感表達,向在場的師生傳遞了“以誠立身、以信篤行”的理想信念,讓師生們深刻感受到了誠信的力量和價值。
清華大學的誠信宣講員陶一凡。他結合自身實際、通過案例分析、數據分析,引用現實典型案例闡述了誠信在個人成長、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作用,呼吁同學們要以誠實守信為榮,以投機取巧為恥。
北金科誠信宣講員尚鑫悅以自己父親的真實故事講述“誠信”二字的分量,作為聯合國人口基金Upower青年領導力校園大使,尚鑫悅闡述了國際誠信的重要性,談到自己未來創新創業的打算,她說:“我也會像爸爸一樣,把誠信頂在頭上,放在心上。”
北京化工大學的誠信宣講員郭許諾引經據典,分享了經典誠信故事,通過一系列數據和案例,分析了誠信缺失帶來的危害和后果。他呼吁同學們要珍惜信用,做誠實守信的好公民,要從自身做起,從小事做起,做到誠信為本,言行一致。
中國消防救援學院的誠信宣講員駱雨馨從個人經歷出發,結合自身專業,講述了誠信的相關法律條例知識,讓師生們深刻認識到維護誠信公平的社會秩序的重要性。
北金科誠信宣講員劉沛宇講到:“用誠信助力鄉村振興,賡續農耕文明,謀劃新時代‘三農’篇章,必須確保其‘根脈’生生不息”,他對誠信助推鄉村振興的作用理解獨到而深刻,他呼吁以誠信為基,打造富美鄉村的倡議令人贊嘆。

有感于宣講團同學們的精彩發言,校長助理李娟也分享了學校在誠信教育方面的實踐經驗和成效。她強調學校將繼續加強誠信教育,不斷創新教育方式,培養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。希望通過此次活動,能夠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誠信意識,讓誠信的種子在每一位同學心中生根發芽。
誠信不僅是一種道德要求,更是一種社會責任。這次活動不僅成功地將誠信理念傳播給北金科的廣大師生,還通過校政合作和師生參與的方式,為信用、綠色、科技公益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。未來,這些成果和影響將繼續在校園內外發揮積極作用,推動公益事業的持續發展和進步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