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令已過大雪,回望一年有余的基層工作,從邁出“象牙塔”到邁上“機耕路”,從念“有字之書”到讀“無字之書”,深覺“認識主觀世界的課程已經結束,改造客觀世界的課程才剛剛開始”。在基層的“聽、說、讀、寫、想”中成為群眾口中的“咱們村小李”,在基層沃野中不斷吸收能量,釋放能量,將雙腿深深插進泥土里,用心用情用力做一名“土特產”式干部。
以“我是清都山水郎,天教分付與疏狂”的干事勁頭,當好“咱們村小李”,助力提高治理效率“加速度”。“歡迎大家來品嘗,今年我家蜜桃又豐收了”,果農娟兒姐說道。基層黨員干部不斷奔走在田間地頭,帶領群眾始終踐行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的發展理念,讓掛滿枝頭的蜜桃成了群眾增收的“致富果”。這一年,在看到基層黨員干部組織抗旱時,我讀懂了“跟百姓面對面,不如大家肩并肩”;在看到基層黨員干部密切關注秸稈禁燒、調度防汛抗旱時,我讀懂了“些小吾曹州縣吏,一枝一葉總關情”;在看到基層黨員干部清理橋洞涵管、開閘泄洪時,我讀懂了他們所說的“群眾事、無小事”。這一年,田野的“泥土氣”不斷褪去我身上的“書生氣”,村里的“劉書記”也變為了我的“劉老師”,曾經陌生的“閃沖村”也成了我口中的“咱們村”,我也從“那個年輕人”變成了“咱們村小李”,學會了成為“自家人”的門道。
“歡迎大家來品嘗,今年我家蜜桃又豐收了。”
以“逆水行舟用力撐,一篙松勁退千尋”的堅定決心,當好“咱們村小李”,爭做化解矛盾糾紛“官能團”。“小李呀,太感謝你了,我心里存了四十年的心結一下子就解開了”,與八十二歲的劉大爺握手時,他對我說道。基層事務紛繁復雜,無非是家長里短,“算算都是一家人,沒有什么事情說不開”,基層黨員干部總是習慣性站在群眾角度思考問題,以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”的同理心,與群眾共情,矛盾糾紛大多因此得以“打開心門”。這一年,我看到基層黨員干部換位思考,“堅持和發展新時代‘楓橋經驗’”,積極回應群眾關切,著力解決急難愁盼,將六尺巷折射的文化內涵與基層實踐融合,用心用情用力妥善化解基層矛盾糾紛,不斷提升基層干群的凝聚力和戰斗力。回頭望,“關山初度塵未洗,策馬揚鞭再奮蹄”,這一年,通過在基層的“穿針引線”,我想,只有與群眾搭起“連心橋”,才能形成心入群眾的“共價鍵”,只有胸中懷著“赤子情”,以鄉鄰為鄰、以鄉親為親、與鄉情共情,才能以“主人翁”意識建設好“咱們村”。
和美鄉村建設讓村里“穿上了新衣”“戴上了新帽”。
以“千磨萬擊還堅勁,任爾東西南北風”的為民初心,當好“咱們村小李”,勇促和美鄉村建設“正反饋”。“千難萬難,只要是為群眾工作就不怕什么難;千難萬難,只要有群眾的支持就沒什么難”,看到基層黨員干部持續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,提升整體形象,以不斷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為目標,不斷增強廣大農民群眾的獲得感、幸福感,我與有榮焉。“這個干得真不錯,家門口越來越熱鬧”,這一年,總是能聽到這樣的“好聲音”。奮斗在一線的黨員干部總是盡心盡力做好服務群眾的每一件“小事”,“做得好一點,再好一點;做得快一點,再快一點”,以“盡精微”實現“善作為”。我想,我們應胸懷“民”之大者,接好時代接力棒,在基層一線“不馳于空想,不騖于虛聲”,眼里盯著“落實力”、肩上扛起“新使命”,將書本“智慧庫”,用在基層工作的“實踐路”,在“為民辦真事,為民真辦事”中與群眾共情、共心,將肩上的使命感化作人民群眾的幸福感。
